


從裸體“天浴”到中世紀貴族女子在浴場披著亞麻襯衣泡澡,其實一直沒有海灘泳裝這回事。真正的泳裝起源于17世紀60年代,人們開始把去海邊游泳作為一種活動,不過女人們必須要全副武裝,基本上也只能露出臉和手。就這樣過了兩百年...【詳情】


泳裝起源于17世紀60年代,人們開始把去海邊游泳作為一種活動,不過女人們穿的泳裝,除了裙擺比日裝短小輕便些還要內搭長襯褲和鞋襪。到了19世六七十年代,泳裝才有些細微的改觀,其實也就是袖子和襯褲短了一截,這也基本就是上世紀00年代泳裝的雛形了...[詳情]


10年代時裝的變革讓女性從束胸衣中解放了,泳裝也變得“寬松”了起來,但在裸露程度上并沒有多大轉變。而盡管Annette Kellerman的緊身泳裝被當時的社會觀念否定,但在1912年女子游泳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后,競技泳裝的發展也還是推動了時尚泳裝的進程...[詳情]


時至20年代,人們在時裝觀念上有了突破行的變化,連裙子都可以短到過膝長度了,泳裝自然也開放更多。無袖緊身泳裝此時已經成為新風尚,褲腿也短了一大截。不過穿多短的泳裝在20年代開始在很多海灘有了法律的明文規定,低于限定尺度甚至會被當場拘捕...[詳情]


到了30年代,泳裝尺度的開放觀念大幅度進階,平角連體泳裝已經司空見慣,得益于腰部鏤空的露背設計運動泳裝出現,分體的兩件式泳裝也在30年代中期橫空出?,F代的泳裝時尚已初見端倪,人們在泳裝設計上終于開始有了更性感的需求...[詳情]


這是泳衣革命性的時代,因為比基尼在1946年誕生了!法國設計師Louis Réard將這種“比最小還要小”的泳裝,巧妙地用同期因原子彈爆炸而名聲大噪的比基尼島(Bikini Atoll)命名。不過正如它的名字由來一樣,比基尼的出現猶如一枚“原子彈”一樣震驚了世界...[詳情]


50年代泳裝秉持著時裝優雅而性感的美。對纖腰豐乳的時代審美需求讓束胸衣在時裝中回歸,影響到泳衣也通過龍骨和填充物讓腰肢更纖細、胸部更豐滿。此時連體泳裝較分體更為主流,而比基尼還是只有極少數人能接受的,但它已經開始悄悄的潛入人心了...[詳情]



受到“性革命”思潮的影響,比基尼終于在60年代被“平反”了。1960年的一首躥紅歌曲《黃色小圓點比基尼》,讓一直不太接受比基尼的美國人也似乎被“洗了腦”,而隨后007“邦女郎”Ursula Andress更推動了比基尼在60年代的風靡...[詳情]


70年代充斥嬉皮文化與自由思想,時裝因此而改變,泳裝也是?;臃倍嗟挠狙b設計誕生,交叉細帶、丁字褲等泳裝形式也在此時涌現。而網眼透視、鏤空編織等新穎的材質運用也層出不窮。性感已經無疑成為泳裝所要彰顯的重要元素...[詳情]